中国是一个丝绸大国,是桑蚕丝帛的发源地,已有七千年的历史。周代就己有多彩的“锦”,称之为“周锦”。战国时期(公元前475年—前21年)的丝绸实物分析得知,我国时已经发明用花本提花的织物,在古代织物中,“锦”是表最高技术水平的丝织物。南京云锦的史上溯到一千五百九十年前,即东晋政府在秦淮河畔以长安迁来的百工为主力而创建的“锦署”之时诞生(东晋义熙十三年,公元417年),作为一个独立的丝织品种登上历史舞台;织金锦(金银薄)在金陵开始织造.与“云锦”一名在文字记载中出现,至也有整整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了。元代元十七年(公元1280年)直至今天,其生产程和技术传统在南京从未中断。东晋在建康正式成立锦署这一年,标志着南京云锦的正式诞生。南京云锦已有1590多年的历史。
明:1368~1421年间,明太祖朱元璋、建文帝朱允炆、明成祖朱棣均以南京为首都。1421年,明成祖迁都北京后,南京称作留都或南都,地位仅次于北京。明朝时期,中国丝织业的中心南移,以南京、苏州、杭州三地的丝织品最负盛名。明代的官营织造分布广、机构多、规模大。明朝南京的云锦织造工艺日趋成熟和完善,发展了“妆花”织造技法,并运用到纱、罗、绸、绢、绒等不同质地、不同组织的织物上,形成了南京丝织挖花锦锻的地方特色,把我国彩织锦缎的配色技巧和织造技术发展到了极致。且南京云锦伴随明代中国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,经海上丝绸之路到达非洲,走遍世界。
南京内织染局(南局) | 隶工部 | 额设织机300余张,有军民人匠3000余名。 |
神帛堂 | 属“司礼监”管辖 | 额设织机40张,有食粮人匠1200名,每年织造神帛1369段。 |
供应机房 | 内府织掌 |
清:清在南京设”江宁织造署“,《红楼梦》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,就曾任江宁织造20年之久。南京云锦在元、明两代的基础上,熔辽、金、西夏、蒙古诸北方游牧民族壮美的织金技艺与汉族传统的丝织技术于一炉,形成种类繁多、花纹粗大、格局规整、配色浓重、金彩辉煌、寓意吉祥等特点,远胜苏、杭二地,代表了中国织锦工艺的最高成就。尤其是明代南京云锦艺人创造的木机妆花手工织造工艺,把丝织技术推上了历史的最高峰。清代晚期,”云锦“一词专用于称呼南京生产的提花丝织锦缎。